每個「銀主盤」背後都有一個故事,而大部分「銀主盤」的故事,十居其九都如業主財困有關。坊間有一個誤解,誤以為當樓市轉弱,便會出現很多負資產人士,繼而銀主盤個案將會攀升,其實兩者沒有必然的關係。事實又未必,不妨先了解兩者有何分別。
問:何謂「負資產」?
答:負資產即是未償還的本金價值高於資產的市值。假設業主買入時樓價$500萬,承造八成按揭,借貸額即是$400萬,兩年後尚餘貸款$380萬,但其後樓市下滑,樓價下跌三成至$350萬,那業主便「資不抵債」,成為負資產人士。
問:何謂「銀主盤」?
答:銀主盤的意思是業主持續一段時間未有依時還款,而遭承按人循法律途徑收回物業,將其拍賣或放售,以抵銷按揭債務。
問:「負資產」與「銀主盤」有否必然關係?
答:沒有必然關係。即使成為負資產人士,只要你仍有工作,並且有能力供款,那物業就不會成為銀主盤。舉例說,1997年金融風暴,樓價曾1年間下跌五成,而當時即使負資產人士大增,大部分業主都選擇咬緊牙關渡過,銀主盤未見大幅上升。
可惜其後不斷有公司裁員、倒閉,失業率大增至8.8%,至2003年負資產人士曾一度超過10萬宗,即每5個供樓人士便有1個屬負資產,失業人士未能供款以致被債權人收回物業拍賣,令銀主盤數量突破逾萬個。
問:近年樓價不斷升值,豈非不會再有「負資產」個案?
答:不一定。要留意,近年興起選用發展商提供的高成數按揭,此類按揭瞄準準買家首期不足、市場剛性需求大、按揭計劃不受金管局監管等利好條件,吸引不少一手買家選擇此類型計劃入市。
不過,當業主按揭成數愈高,樓價下跌時成為「負資產」的機會亦會愈大。而選用這些高成數按揭計劃的人士未必通過金管局要求的3厘壓力測試,負擔能力成疑,因此如遇上加息及樓價下跌兩大不利因素時,供款壓力隨之增加,甚至有可能供不起而成為「銀主盤」。
資料來源:
https://wealth.hket.com/article/2214382/%E9%81%B8%E7%94%A8%E9%AB%98%E6%88%90%E6%95%B8%E6%8C%89%E6%8F%AD%E3%80%80%E5%B0%8F%E5%BF%83%E8%B7%8C%E5%B8%82%E6%B7%AA%E7%82%BA%E3%80%8C%E8%B2%A0%E8%B3%87%E7%94%A2%E3%80%8D